Newsletter共开放4期免费试阅,其余期数仅供俱乐部成员阅览。
往期Newsletter完整版(试阅):
如果喜欢我们的信息源和思考,欢迎订阅newsletter(拉至🌟文末🌟订阅)
成为「空想家俱乐部」的成员,跟我们进行更深度的话题探讨~

如何加入「空想家俱乐部」?

👉 给各位「空想家」的邀请函

📍 「空无一物」独立站

🍀 正文要开始咯 🍀

  • 范米索 👧

📸 图片

img

感受到这张图背后想表达什么了吗?

img

img

img

img

img

img

来源:https://www.douban.com/people/2646824/status/2990397638/

📺 视频

🗞 文摘

💡
教育者他提供的是什么样的教育。
一般来说,教育者是教给学生一些东西,不一定通过上课。这些东西大体上分为四种:
  • 第一种:事实类知识。比如德国在哪一年发生二战的,它里面涉及哪些具体事实。
  • 第二种:概念类知识。比如德国为什么发起二战,是否有经济学的考虑,是否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考虑,这些对应的都是人类学科成体系的知识。
  • 第三种:程序类知识。比如当你作为一个不知道这个事件的人,告诉你第一步应该从哪入手,第二步应该怎么做。
  • 第四类:元认知知识。比如我以前以为是那样的,现在觉得是这样的。中间的这种差别,我有什么样的提升,这是我对我自己的提升。
知识类别分好了,你会发现:
如果我们所谓的教育机构只是提供事实类知识的话,那么大量的人工智能就可以完全取代教育机构。不用人工智能,谷歌、百度现在就可以完全取代。
如果我们所谓的教育机构提供概念类知识的话,假设人工智能走的是人类归纳的路线时,人工智能只能告诉学生们事情的结果,而教育者则能告诉学生们一方面要看哪些数据,但一方面也要保证人类理性的存在,即应该怎么去分析,这个是机器管不了的。比如说,历史上有这么多人对一件事情有看法,难道多数就是对的吗?答案是不一定。
所以从这个角度,如果一个教育者对学生提供的帮助是概念类的知识、程序类的知识,并且把他们放在一起能够应用到分析具体的事情上,不一定要历史知识,可能是现在的、未来的知识,再加上人工智能的赋能,实际上教育机构是不会被颠覆的,而是与AI强强联合的结果。让我们接触和处理信息时更加准确,更加理性,让人变得更善良。
但如果教育者提供的仅仅是事实类知识,而人工智能那边又把海量的有用、没有用的信息全都堆在你眼前时,就会觉得陷入了一场混战,非常混乱。就像我们现在所谓的中产阶级的焦虑、年轻人的迷盲、佛系青年的出现。
这个是我的答案,教育机构是否被AI颠覆取决于这两方面分别是哪一方面。

📖 好文

刘擎教授:婚姻里有爱情,本身就是一场意外

一个人要自己形成选择时的参照标准,同时也要承担自主选择的全部代价。

哲学并不能回答所有的问题,可能回答不了大部分的问题,但哲学给年轻人提供了更丰富的反思资源。它作为选择的一个依据,帮年轻人把事情想得更深入,把来龙去脉看得更清楚,帮他们更清醒地看待自己,最后年轻人再为自己做主。

“我喜欢”变得这么重要,一方面包含着对个人的尊重。但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又让我们困惑:有时候和别人讨论问题,对方一句“我喜欢”“我愿意”,似乎就无法反驳了;一句“我不在乎”,就可以否定讨论的价值。这种轻率的傲慢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但在今天变成了现实,有时甚至显得合理。由自己来判断,自己作为最高的标准,这一方面让人处在解放了的轻松和兴奋当中,另一方面又处在不确定的、没有把握的焦虑当中。

如果给她这笔彩礼,是为了绑架她、瓦解她的独立性,对她有一种胁迫性的要求,那么她不能接受。如果这笔彩礼并不强制约束她,或者她可以摆脱约束,那么她可以接受。因为独立女性的独立意识,和她们的独立状态不是一件事情。她有独立的意识,同时,她维持自己独立的生活也需要一些基础,包括金钱。如果彩礼对她没有绑架,这是有利于一个人成为独立女性的。

有年轻人问我,结婚要不要冷静期?我说准备一场婚礼就能让双方冷静得够够的了。谈判的问题在于,它似乎会改变一种关系的性质。人情险恶,世事无常,在高风险的社会中,当两个人走到婚姻的时候,通常你根据大大小小的事情,已经建立了彼此之间的信任。但信任是一个麻烦的问题,信任有的时候很强大,但它也会很脆弱,因为信任的前提就是“有可能背叛、有可能被辜负”,所以信任才是一种能力和一个可贵的品质。也就是说,信任总是有风险的。而当一个人在感情中谈条件时,“信任”就放在了被质疑、被拷问的位置。

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这两个词汇的严格定义,但我觉得它们被泛化了,“让自己失意的对象”,都是渣男或者渣女,那么这世界上大概很多人都可以被这么叫。

勇气和判断力是相辅相成的。正因为你的判断也不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我们才需要勇敢,所以勇敢才是美德。但勇敢和没有判断的勇敢——鲁莽——是一定要分清楚的。

有时候那些好的、动人的恋爱故事恰恰是,最初的两个独身主义者,因为爱情淹没了自己,就把自己交出去了。当然,也许这也是一种风险吧。我特别喜欢伊桑·霍克演的《爱在》三部曲。最后两个相爱的人成婚了,但是当年那个光环都去掉了,他们有争吵,有孩子。电影的第一部和第三部是有关联的,你需要有过那样一种非常忘我的爱情,才会有一个隽永的中年和老年。

而且,勇敢本身会塑造关系,而关系又会塑造一个人。恋爱是这样,好的朋友关系也是如此。你要舍得自己去经历一段感情,但遇到挫折时,你不是责备自己,而是反思自己。最深刻、最长久、对你最有益的是,把痛苦的情绪和理性的反思结合起来,它会重新塑造你,滋养你,这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来源,你最后可以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在人间”。这三个字听起来很拗口,指的是人们生活的社会,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生活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活动。当这个社会里的人越来越自由时,我们之间的共同点就是“彼此之间的交谈”。我可能是一个太相信沟通的人。面对冲突有两种办法,要么使用武力打一架分出个对错,要么就是彼此再不相往来。剩下的就是交谈。所以谈恋爱就是谈,你要谈,交谈和沟通是改变的一个机会。人是会改变的,我们书里讲到了存在主义,萨特说人没有什么本质,人是不断地在成为谁。

我们需要灵魂伴侣、笔友、恋人、朋友等等,需要包容的、谅解的、交谈的关系。之前谈到“渣男渣女”时提到的工具理性,它有自己的适用领域。但人类在“系统”之外,还有生活世界。这关乎我们的自由、尊严、爱和正义。

这里的理想关系是:你越是你自己,你越是被另外一个人爱。两个人的“小型共产主义”是可能的,即“我最大的心愿,是使你幸福,所以我在成全你的时候,是满足了我自己最深层的希望”。

刘​擎教授的这个访谈我来回仔细看了三遍,他把对于“独立女性收彩礼”、“渣男渣女”、现代年轻人的爱情观的洞察及自己视角的思考洞见十分深刻。
他在文中提到的几部电影,我同样非常推荐大家花点时间去看一下:
《爱在》三部曲分别是:
而另一部《革命之路》被称为《泰坦尼克号》的续篇,大意是说如果当年有两块木板,他们俩都获救,顺利步入婚姻,那么就会上演《革命之路》的剧情。
恰好,这四部影片我都看过,配合刘擎教授说些自己的观点——其实我们之前在播客vol.10当我们谈亲密关系时我们在谈什么 当中提到过对亲密关系的理解。
童话故事经常会写一个“大一统”结束就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
但是童话之所以被称为童话,是因为它展现了许多非常美好的一面,可是生活并不会因为“童话结局”而终止,生活真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所组成的。
娱乐圈当年有个八卦,风流才子李敖与绝世美人胡因梦的三个月婚姻破裂故事:
亲密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很多人虽然是男女朋友,但是却远远还没到去使用「亲密关系」这四个字的地步,而假性亲密关系也经常发生在情侣之间,如同刘擎提到的,很多恋人在关系中会表现出焦虑、不信任、缺乏安全感等情绪,并且会在这种情绪影响下做出一些伤害信任关系的行为,本质上双方还是处在有所保留的状态,并没有完全的交出自己。
亲密关系的进入同样需要关系涉猎的双方对此都有共同的认知。
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关系里会计较得失,计较付出,并且会以“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却……”来斥责另一半的忽视,那么这件事应该怎么去看?
严格意义上来说,当这种斥责出现时,其实关系已经存在裂缝。
很多人下意识会去思考自己的得失和付出,当付出没得到正反馈时,久而久之一定会感到丧气和痛苦,而对另一半而已,如果对这种信号置之不理,甚至以负面的态度去处理,那么关系的裂痕一定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
所以,这其实背后就是双方对关系的认知是完全不匹配的。
怎么去避免这种状态发生呢?
关系中的双方,对这段关系高度重视。以我自己恋爱为例,我其实都是不太擅长付出的一方,而另一半往往是付出型人格,对于“付出”这件事从未以各种形式来向我索要回报,相反,让我痛苦的感情反而是没太付出就开始跟我“算账”,而前者不要求回报,反而让我主动去思考要为这段关系做些什么,如何去回馈给对方。
同样,我也不会把对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我喜欢拿“储蓄罐”去比喻,在关系里的双方都会往共同的储蓄罐投钱,但是有人一直在往里面投钱,另外一个人投很少甚至不投,却每次拿很多,那么长期以往,这个储蓄罐一定是经不起被这样消耗的。
因此,最好的状态一定是你们对于“共同投钱,合理提款”这件事是有高度认知并且达成共识的,这样你们的感情才不会因为一方无节制的“提钱”而消耗殆尽。
我曾经在《和陌生人的第一次线上约会|人生实验》写过我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看法
当时我跟一个认识不到两周的陌生人,开启了一次完美的线上约会,但现在已经一年多过去了,我们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异国问题而破裂。
我的上一段感情,恰恰是我接受不了异地恋,所以最后结局就在于我的“怀疑”和对另一半的“不信任”,导致关系走向了破裂,而后我反思了很久,直到遇到这一段感情,我的心态彻底出现了扭转,我愿意去交付自己的信任,甚至做好了最坏的可能结果,我欣然接受任何糟糕的结局,但是没想到的是,当我敢把自己交出去后,反而我得到的是我意想不到的美好状态。
当时,我在跟他谈论他的音乐作品时,我们发生了如下对话:
Seiga:“这首歌描述了风吹花飞的风景(the wind making fly a flower)将它和此刻无法在一起的爱联系在了一起。”
我:“听着好像很悲伤,是风把原本聚在一起的花瓣吹散的意思吗?”
Seiga:“这首歌其实很了积极,它们需要彼此说再见,但就像风带着花瓣一样,风也能再一次让花瓣聚集在一起,因为没有人会知道这些花瓣将如何降落,只有风(时间)将决定它们的归宿。
它们可以去很远的地方,或者在彼此远离后再一次靠近。
尽管歌曲里的角色都乐观的认为花瓣会再一次聚集形成花店,就像它们的爱在那一刻不能圆满一样,然而,在那个时刻,没有人知道他们最后的结局是怎样,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最后彼此说再见。
我:“所以,我能理解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吗?”
Seiga:“也许一个正确的人出现在你人生命的错误的时间,但我认为,你无法去改变你原本的路径,因为你的生活更重要,所以你需要继续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他真的是那个对的人,他会再次出现在你的生命里,而时间就是那个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他真的是那个对的人,那么时间会再次把他带入你的生命,当下的分离又有什么关系呢?」
亲密关系的处理,本就不是一个可以用公式去简单计算求出结果的数学题,相反,如果说,在这段关系中,你们彼此跟对方还有很深的链接,那么任何新鲜的体验都该去尝试,为这段关系添加一些不一样的色彩。
我相信,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不总会是没有任何可以说的点。也许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像今天逛街看到了一只很可爱的笔,今天看书看到了很有共鸣的一段话,今天刷电影发现这部电影带给你很多情绪上的反应,今天看公众号看到一篇让你思考许久想跟人探讨的文章……
每个人的人生或许都在重复着昨天,或许都有自己的routine(例行公事),但不代表你的人生中,只有那些重复,而没有那些细小的惊喜或者变化,无论是好的,或是坏的。
如果伴侣之间,不能够去彼此分享,甚至学不会去彼此分享,那么最后彼此一定会走向无话可说的地步。
往往能够维系一段长情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一定是“沟通”,而“沟通”的本质无非是我有很多的话想要告诉你,因为我只想分享给你,当这种沟通变得越来越密集后,任凭日后发生任何的潜在风险和隐患,彼此都会很难被取代。因为“被替换”的代价太大了
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爱”本身是一种很艺术的词。如果想要两个人难以分开,就不得不源于一种心理的博弈,就好比双方处在一段关系中很久,一想到分手后那些快乐时光无法复制重现,就会感到害怕和恐惧,因为很可能我无法在找到一个比你更好的人,因此即便吵架,我会选择道歉,因为道歉成本很低,但分手成本很高。”
总而言之,学会对自己坦诚,懂得和伴侣沟通。
Be who you envision yourself to become. Create the lifestyle you want for yourself and the life you see with that special someone. Eventually, when enough building occurs, someone will come into your life at one time or another.
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为自己创造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和那个特别的人一起创造你想要的生活。最终,当足够多的建筑出现时,总会有人进入你的生活。
另外,「看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亲密关系:
看清婚姻的本质,依然选择义无反顾的去接受(跟ta在一起的平淡、争吵、喋喋不休、相濡以沫)

🎲 随机

豆瓣之前有个清华姚班程序员的相亲贴被无数人diss,我之前在朋友圈写过自己后来追踪到他豆瓣把他内容翻出来认真看了一遍的事儿。

我这里真的还想再提一下他的内容,真的值得大家花点时间去抽空看看。

当然我也看到底下有人扒出他微博三年前看似很容易引发争议的“油腻”内容。

说实话,我也看过他那条微博:

img

img

然后我又追踪到他豆瓣2017年的这个时间点写得文章,我初步猜测微博撰写时间是在文章之前。

我个人感觉他在这件事上是被带偏了路子,才会出现一些不得体的行动。他文章提到:

在最初的时候, 我只想找个人说说话, 我只想找个人懂我, 我只想找个人练习怎么关心别人。

但每个人都说, 我需要的是一个女朋友。

说实话,恋爱能力跟学业成绩真的是没太大挂钩的,谁能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就懂得“人间关系”的复杂性呢?我老说中国没有教过四种教育(爱、性、死亡、金钱)。在整个中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又有谁去做过关于“爱情”相关的教育了呢?我们的教学来自哪里?根本没有地方去认真学习,而他的初衷在我看来真的只是想找个能够交流和谈谈天的人,但别人对他的“暗示”(明示)全部在于告诉他——你要找的是女朋友。

根本没人告诉他,关系里是可以存在单纯聊天交流彼此欣赏的朋友的,大家都认为他要的只是女朋友,甚至让他自己也陷入了这种思想的怪圈。

他说:“喜欢一个人没有错, 但是在自己不明白爱情的含义之前, 一切尝试都是在南辕北辙。 而现在, 我至少懂得一点, 我目前做的一切都只是练习。 练习怎么对待自己, 练习怎么对一个人好, 练习怎么合理地表达自己。 我要走回自己的路。 在这过程中, 猥琐和功利都是大敌。 另外, 我不想在练习中伤害任何人。”

看到这一段,我真的挺心疼的,他其实在感情里真的是挺单纯质朴的一个人,想法也很质朴,可能对于“爱情”这件事的感受和理解也是懵懵懂懂,但我看到有人把他那条微博扒出来开始抨击的时候,我再回去看他豆瓣写的很多东西,我真的是不相信他是个猥琐的人。

所以,我看东西看到越是反直觉的内容,越会拉响警报。立刻开始去搜集“前后文”,去挖掘更多被隐藏掉的线索,在我看来,轻易对一件事,对一个人下主观论断,是对自己极度不负责的行为。

如果你没有做过调研工作,没有多方去验证、核实,那么你大脑里出现的任何结论都值得去怀疑。不要被“你”自己这个主体所困住。

最后,我还是想推荐一下他的文章,我建议大家抽空还是自己认真读一下,再去自己「独立思考」这件事,这些话,以及一些外部的评价吧。

同样,这只是我对此事的视角和看法,也欢迎你们去给予自己的视角作为补充。

👉 https://www.douban.com/people/datong-utopia/notes?start=0&type=note

  • 白一喵 🐱

书:《人生定位》

作为一个品牌人,每当我看到朋友圈、公众号推送的绝大多数关于「个人品牌」「个人定位」「个人IP」的文章和课程的时候,我心里的声音经常是:这都是什么鬼东西?!

定位这个词,在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失去了一部分内在含义。定位的精准翻译应该是positioning,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调整的过程。

在具体讨论个体定位的这个问题上,我推荐读这本《人生定位》。

相对于作者Al Ries的另一本书《定位》来说,这本没那么有名,但对个体的指导意义更大一些。

(不过严格意义来说,这本书也无关讨论 positioning,而是讨论如何 “借势起盘”,从英文原名《Horse Sense: The Key to Success is Finding a Horse to Ride》可以看出来)

img

关键词:Vision Board

你的人生愿景是什么?该如何生成一副关于你生命意义的画卷?一个好上手的工具是 Vision Board。搜索关键词很容易能找到更多介绍和教程,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今天下午我们刚录制完一期播客,在讨论中共创「空无一物」想要促成的愿景。请伙伴们期待新一期的播客内容。我们生成的vison board的半成品如下:

img

在没有更多文字解释的情况下,欢迎小伙伴们在飞书里、在播客的评论区中,留下你的理解或者所思所想。为了创造一个更多人的共同想象,我们三个也很期待听到你们的声音 ❤️

💡
「空想家」共创愿景区:
(优秀评论会精选到这个部分)
对空无一物的定位是(编外人员也斗胆定位一下):
1. 养成系。或者说陪伴型和成长型的community。
成长型是可以根据你们做的事情看到背后的growth mindset,比如从爆麦的播客到现在嘿嘿,有时候看似“粗糙”但是我觉得是“大道至简”,《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感觉,够用就好。
陪伴型是因为很多事情还不完善,但是对于也在经历类似的阶段的受众反而容易产生共鸣,特别是现实中找不到类似人的时候,跟踪你们的动态反而有一起在不同领域learn by doing的感觉。
由于你们迭代很快,每次都有新的点子出来,有时候反而会冒出赶上班上学霸的二缺想法,比如刚听到creator economy的内容转眼你们已经出了三期newsletter了。
2.二八定律。跟踪你们的动态是你们很容易触发我的aha moment,加快我“花80%思考20%的精髓然后谋定而后动去用20%搞定80%的事情”。
3. 扮猪吃老虎,或者活在江湖传闻里的高手,来无影去无踪,隐居山中。(这段是我给你们加的神秘色彩。开心吗~)
  • 海程 👱🏻‍♂️

游戏

三月,我和碧波的关系有了一个很本质的进步,我们开始去构思很多未来的生活

img

这个契机是「现金流游戏」,她开始能够理解我很多思路是怎么样操作的,还有一个叫「财富流」的游戏,这个游戏还可以结婚,我当时的策略是,我疯狂负债,然后让她出圈,这件事很像我在现实世界中的策略,我在日常生活中算的非常非常精,但在情感上是非常梭哈的。

这个游戏你可以结合「空想家手册」里我送给大家的《学习之书》一起看,因为很多财务知识,你如果只是理性上掌握了,但没有真正内化,其实掌握程度是很不够的。

我们一辈子非常短,怎么样能够打开自己的视野?

可以去尝试在游戏里选择不同的操作,用比较短的时间去体验不同的人生。

综艺

可能,你们都会觉得我不会推荐这种东西哈哈哈

但最近每周六我就会主动提醒碧波 “我们去看那个相亲节目吧”

img

很喜欢看王子文那一对,非常非常舒服,然后我还买了吴永恩的同款卫衣

当然推荐大家这玩意不是让你们来当颜狗的,其实真正想说的是这件事: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在教我们方法论(怎么把一件事做好),但其实蛮难教我们,我们喜欢做什么,喜欢什么样的人。

我之前低估了小白的一个能力,就是「构造愿景」的能力(就是图像化你想要什么/喜欢的能力),这件事真的好重要,因为你但凡知道了自己要什么,并且会主动求助/找专家的话,很多事你不会也可以

我现在知道我喜欢什么样的人(当然这条动态,米索差点害死我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img

嗯,还给你们找了2个我之前吃不准,所谓的「风格漂移」,就是那种有种「有点愣愣憨憨的、很正直的小女生)的姑娘

注意:这是博主,并不是我现实生活中的前女友,但风格很像

  1. 「张微辣」GRWM: 近期上学+上班的日常搭配!甜酷女孩儿必备的闪亮妆容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2. 瑞典承认抗疫失败!为何会有中国人去洗白血腥的群体免疫?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我还是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的(拉美小说看多了)

接着上面的这段继续来,其实涉及的内核是分清楚「目的和手段」

而这本书写得最好的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img

这本书,你可以搭配《最小阻力之路》看

img

这涉及了我对「时间管理」这个技能,一些特别关键的反思:

GTD(Getting things done,时间管理主流方法论),有一个很潜在的预设:你要像武术家一样,清空所有的事情。

在实操时,很多人会潜移默化的把「外部的事物」都当做武术家要击打的目标。

回顾过去几年,我观察到过这个现象,在快消品生意上,尤其是洞察用户需求,我想破脑袋真的不比姑娘们闲聊看的深,花了很多时间去做调研,去研究,本质是想要去证明自己能做好这件事。

但万一,这件事本身就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呢?

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倾向于更有效的解决问题,但问题真的是解决不完的,如果你不想要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话,会永远不断的击打目标至死。

🧠思考题

  1. 本期Newsletter最让你有所触动的内容是什么?简单描述一下原因~
  1. 有兴趣谈谈自己对“亲密关系”的看法吗?欢迎留言哦!
🌸 写下思考的朋友们,可以将内容发表在「空想家的梦呓」,我们会定期统计发放奖励哦!

🌻 「空无一物」的聚集地

如需加入,需填写表格,不接受空降🪂 谢谢支持。

「空无一物」赞助商报名表
http://kongwuyiwu.mikecrm.com/7MXcLWO

📃 订阅信息

《空无一物》Newsletter 是播客「空无一物」的网络杂志,本杂志内容涵盖三位主播的信息源与思考,它主要包括每周分享书籍、阅读、工具、生效效率工具、认知科学、生活方式、心理模型以及其他为生活带来美感的事物和有趣的内容,帮助读者拓展视野,获取更多元信息。

Newsletter共开放4期免费试阅,其余期数仅供俱乐部成员阅览。

欢迎订阅newsletter,成为「空想家俱乐部」的成员~

「空无一物」newsletter邮箱订阅
http://kongwuyiwu.mikecrm.com/EpXBDEx

订阅方式详情 >> 一封给各位「空想家」的邀请函

STEP1:空想家大本营报名表👉https://www.wjx.cn/vm/OL0rDyv.aspx
STEP2:填写问卷完毕后,添加 微信(微信二维码在问卷内)
STEP3:等待方糖审核通过,统一拉群;如需升级权益,请告知方糖购买的服务
  • 「中阶空想家」:365元/年 (一顿大餐换1年信息源)
  • 「超级空想家」:3650元/年 (一次买断3人咨询)
本价格日后会上涨,目前为内测价。对我们三人而言,3650元买三个人的🧠是完全良心价,所以未来会考虑翻n倍涨价。
我们同样在不断成长,未来的定价逻辑也会根据我们三人能力进行合理计算,因此请您合理评估即可。

与空无一物有关的一切>> 空想家宝典

为什么我们用飞书做社群?>> Q&A|空想家的快速操作指南

👨🏻‍💻 编辑部

📃 我们是谁?

img
img
img